一個沒有路標,也沒有門牌的博物館要怎麼說明他的方向?有會走路的大樹、獵人的森林遊樂場 這到底是甚麼樣的地方?

趁著周末天氣正好,和方頭獅帶著好奇跟準備迷路的期待,走進一趟特別的體驗

 

我們來了!台東「鸞山森林博物館」。


 IMG_4785   

(沒網站、沒廣告,鸞山森林博物館很低調”地保持原味自然)


說是博物館,卻見不到牆和門牌,也找不到立在任何地方的路標,實在很好奇該怎麼找到進入的路?

「何必用人類的方法去對土地宣示範圍,我們要學習的,是認得土地跟路在哪裡。」點明我們總是到處等指示的依賴,是腰間配刀的館長阿力曼老師。面對我們這些城市俗,阿力曼老師微笑從容地說著布農族與土地代代相處的謙卑跟堅持;然候帶著我們站在美麗的花東縱谷前,在一片的驚嘆中,重新提醒我們與大自然疏遠以久的關係。

眼前的阿力曼老師,八年前憑著一股布農勇士的精神,以幾近於零的資源,到處奔走請命,終於從財團的手上把這一片美麗的土地搶救下來。雖然到現在財務還是肩頭重擔,但是「有問題,我們就來解決嘛!」阿力曼老師最帥氣的就是這股樂觀跟勇氣,領著他與同伴不斷度過各種挑戰跟不安。

「只要把土地保護好了,老人的智慧跟大自然就會幫我們儲蓄利息,未來,就一定能永續下去。」阿力曼老師沒有遲疑的堅信,好像有股燒燙燙的力量,讓我們也似乎感受到了源源不決的能量,從腳下的土地注入了身體跟心臟裡。

 IMG_4306  

(帥氣的阿力曼老師,在花東縱谷前介紹著他帥氣的佩刀)  

 

「看啊!會走路的樹」

雖然不需要3D的特效,不過卻得凝聚悠遠的時光;鸞山森林博物館在不起眼的路邊,保存了一片不亞於電影阿凡達中的森林。

儘管國際組織地球憲章來朝聖過、成龍也帶著劇組來翻來翻去過... 但這裡依然不設路標,只求沉默的樹林不被商業所侵擾。但沒想到這美麗的樹林卻離我們意外地近,才從大馬路彎進路旁沒多久,就能吃驚地抬頭望見被枝幹纏繞的天幕,彷彿無限延伸地在頭頂蜿蜒。

這是偉大的白榕樹群,是布農族老人口中「會走路的樹」。

不知道經歷多少個百年的榕樹群,用長進地裡的強壯氣根,支撐著枝幹「走」向四面八方,震撼了當年來這片森林的布農族人;而現在,也震撼著來訪的每一個人。帶著我們進入這片樹林拜訪的Long老師,說這片"阿凡達的森林"起源是個謎,連他爺爺~的爺爺~的爺爺~,都不知道這些樹到底年紀有多大了。

「但是你們看,沒有人強迫他們怎麼生長,長得這麼漂亮,這是樹最自由的樣子。」Long老師拍拍樹幹,我們都悄聲崇敬著,大樹則用溫柔的微風跟沙沙的聲音回應著我們這些來訪的客人。

IMG_4288     

(會走路的樹,慢慢地走,慢慢的為天空交錯出華麗的線條。)

 

 

「土地您好,請讓我們認識您。」

身為一個來訪的好客人,問候過會走路的樹,也理該向土地的主人打招呼。

帶著備妥的檳榔跟紅標米酒,我們在以茅草為頂、以山豬頭顱供奉的祖靈屋前,向土地的主人問好:「請保護這些來認識您的朋友,在森林中平安走動。」阿力曼老師用族語替我們向山中的主人祈求。 短短的問候,訪客卻已心安,似乎也聽見空氣中飄盪著「歡迎你們」的友善。

在森林廊道中行走著,我們逐漸忘了在城市中習慣的疏離,以皮膚跟腳步感觸著陽光與風花草葉。間中,阿力曼老師領著我們捧起泥土,呼吸那厚實的香味~「這裡,是我們稱為流出牛奶與蜜的地方」,沒有汙染的肥沃土壤味道真好聞,我們把泥土放下,卻捨不得把手上的土拍得太乾淨。

IMG_4540  

(森林也需要休息,所以腳下的路線過一陣子就得改道走訪。)


已經不在乎身上髒不髒的我們,只在乎趕快跟上阿力曼老師唱作俱佳地說獵人如何用姑婆芋騙猴子、哪些不起眼的葉子是山中的口香糖、如何從咬痕認識山豬走過的路、獵人如何作不被動物發現的天然路標~ 一路快樂地享受著我們的無知,並且在好漢坡、一線天的高低起伏中,到達了抬頭看到頂會脖子痠的巨大榕樹。

盤根錯節的雄偉白榕,讓不管大人還是小孩,都成了像想爬到爺爺身上的小孫子。讓粗糙強韌的支幹支撐著我們爬上了他的肩膀,樹幹結實沉穩的力量驅離了我們對高度的害怕… 此時我們知道正被這片森林信任,也被這片森林溫柔保護著。

IMG_4513  

(你們看~ 好高大!是超讚的天然攀岩場!

 

 

「Woo-nin-nun,土地跟朋友都會記得的」

布農族是好客熱情的主人,對於走了好多路的我們,一出森林就準備了山豬肉BBQ,跟由肉桂葉、生薑與甘蔗煮成的獵人舒跑迎接著,讓我們久未訓練的肉腳終於能歇歇。

雖然整個園區裡沒電沒瓦斯,但善於生火的布農族阿姨在我們稍事休息的時候,早在廚房燃起了柴火,讓木頭竹子的燃燒香味伴著飯菜的香氣,把我們跟饞蟲都喚到了餐桌旁。

IMG_4556     

(運動過後,用柴火烘烤的山豬肉實在是美味的很超過啊~)


等等!來到這裡吃飯,可得尊重著主人的規矩,才是有禮貌的客人。

依循著布農的規矩:菜餚烹煮完畢,讓女士先就坐,然候由現場所有(認識的、不認識的)男士共同端菜上桌,由孩子盛飯給長輩;然後一同享受被柴火薰出的淚眼所準備的最感動的飯菜。桌上的南瓜、空心菜、辣椒等等鮮蔬都是自種自採,不高喊有機,不過保證沒農藥!

飯飽之後,別忘了一聲「Woo-nin-nun」,說得是布農族語的謝謝。就像把我們都帶到了小時候,再次單純地在這裡學習感謝,並享受感謝。而正餐之後還有驚喜!在充滿布農主人心意的杵臼搗擊聲中,大家共同搗出沾滿花生及糖粉的溫熱小米麻糬。用新削的竹籤一轉就是一小塊,滿足了五臟廟,更黏出一口難忘的笑容。

IMG_4735    

(阿姨手腳十分俐落、飯菜十分好吃、鍋蓋下是竹香四憶的番薯與烤肉。


 

就像初來在花東縱谷前,阿力曼老師指著河流對我們說:「河是有記憶的,當他想念的時候,就會走回原本的方向。」

從大自然而生的我們,在這天也找回了對大自然的記憶,找回了向陽光跟時間借來的記憶。

我們從阿力曼老師手中接過樹苗,一起種下,並且用八部合音圍圈祈福。留下的足跡,等哪天會再想念起,到時就會回到這片已經是朋友的土地上,分享更多的故事與回憶。

IMG_4530    

(花東縱谷啊,我們會再見面的。) 

 

PS. 也想認識鸞山森林博物館的朋友,記得要先打電話或EMAIL預約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各說Migsa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